
邵老师和与会代表交流
5月20日至23日,中心主任邵广生老师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治未病”发展论坛会议,于24日中午返回娄底。
这次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治未病”发展论坛会议,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200多人参加,会议提出的口号和宗旨是“学术、服务、发展、推广”。
中医的“未病,”现代医学称亚健康,是指非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气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健康的人应该是阴阳平衡协调的机体,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精神压力的增大,化工化学产品的使用不当,环境的污染等等因素,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有关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健康人群只有15%,不健康人群(患病人)15%,亚健康人群占70%。
中医治未病蕴含了丰富的预防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明确提出了预防的思想,认识到对疾病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的先见之明。“治未病”这一传统理念被重新提出和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当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和对疾病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作为主要方向,当今时代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趋势已由治病为目的,转向为预防疾病,维持和提高健康为目标。在这种背景下重提治未病的观点,并大力研究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领导、代表在发言和主题演讲中,就目前的“疾病年轻化、人群老龄化、医疗过度化”在我国及全世界日益成为难题,患病人数剧增,医疗体制模式改革在探索中的现状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只有“治未病”才是唯一出路,才能解决问题的呼吁。
参加会议的代表认为,随着近几年“治未病”理念的不断推广,我国有关部门和各地相关人员的积极努力,人民群众对祖国的传统中医的认识有所提高,“治未病”理念有所增强,认识到,许多治病过程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一直困扰普通百姓和医疗管理部门,而利用“治未病”学说来指导和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利国利民的最好办法。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中医是道,西医是术,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中医重视调理,西医重视干预,中医温润,西医金刚。”
据不完全统计,来自全国的200多个“治未病”站点参会单位,所从事的治未病项目众多,如:中医、中西医结合、营养保健品生产、物理治疗器械制造、医疗气功、保健按摩、健康咨询管理、理疗、食疗、养生、电疗、足疗、针灸、推拿、刮痧、蒸疗等等。
据预测,“治未病”作为21世纪的健康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其产值在全世界可达数兆亿美元,并且会不断推动世界医学的发展走向。
在会议发言中,代表们还提出了整体疗法的观点,提出了“气”的问题。会议组委会还专门就全国治未病站点开展工作,发展前景等组织了专场发言和讨论。
邵广生老师在参会期间,与众多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交谈,增进了解和认识,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