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病防变:指已经发病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地发展和恶化。
瘥后防复:指疾病痊愈后防止复发。
五、“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相吻合
目的一致:“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维护健康”的目的是一致的。
观念一致: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整体观,中医重视整体、强调“治未病”与21世纪新医学模式把影响人健康的诸要素均纳入其研究范畴是互补相成的。
六、“治未病”与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相吻合
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针对机体、环境和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
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
七、“治未病”与中国医学发展的战略重点相吻合
前移战略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早诊、早治,与“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吻合。
未病先防-传染性疾病控制在感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前,遗传疾病控制在受孕前。
已病早治-疾病发生后,重视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既病防变-重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从单纯重视疾病后期诊治到重视疾病的全过程。
瘥后防复—强调人们逐步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八、“治未病”思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思想观念前移、经费投入前移、措施落实重心前移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研究内容重心前移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
研究领域重心前移是我国医学自主创新发展的方向。
九、“治未病”对21世纪医学发展的促进
促进新医学模式下的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研究生命全过程和疾病全过程。
促进医学“维护健康”的根本目的的实现。
促进“医疗与卫生服务公平”问题的解决。
十、“治未病”对中医学发展的促进
促进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
推动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的思想观念的普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度将大大提高。
从“治未病”的高度来促进人民健康并发展中医,可使中医药在医疗临床及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