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理学知识表明,植物神经系统主宰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活动。其中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阳盛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代谢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阴盛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唾液分泌增加、胃肠功能加强等。前者是耗能的动员状态,后者是储能的休息状态。吸气时呼吸中枢的兴奋广泛地向交感神经中枢扩散;而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抑制。早在20世纪50年代,气功生理效应研究已经证明了气功调息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在第二届世界医学气功大会上,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用动物实验方法,证明动物被动吸气时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以呼吸运动曲线与血管运动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吸气时血管收缩,呼气时血管舒张。国外还发现,在降低心率的各种方法中,调息疗法最好,平均降低5.92次/分。当然这也与放松、入静有关。此外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不仅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仰制也起调节作用。这些就是吐纳法调节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上海第二结核病院报道,有36例在气功治疗前膈肌活动幅度平均为3cm,练功两个月后平均为6cm,胃也随呼吸而升降。对照组虽然也用腹式呼吸,但变化不明显。可见调息需要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功夫较深的一例,功前膈肌活动幅度为2.5cm,练功中高达9cm。有10例膈肌活动幅度平均增加5cm。这不仅增加了肺活量(约600~1200cl),而且是一种柔和的内脏按摩,改善了胸腔、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例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练功后供血改善;胃痛者,计波摄片观察到蠕动波减慢,症状同时消失;胃动力弱者,运动加强,出现有节律收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醉兔呼吸时,其膈肌收缩力、对腹腔内脏(肝、胆、胃等)产生明显的脉冲压力,肝脏活动度达4~6mm。阻遏膈肌的冲击压力,则胆汁分泌明显下降;同时还证明了这主要是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使胆汁分泌功能加强的结果。有报道静功使胆汁分泌量增加2.8 倍,而且胆红素水平较功前明显。气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机能,增强抵抗力,也与内脏按摩改善脾脏血液循环有关。有5例入静良好者,其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了40%,吞噬指数增加了99.3%。外周血红细胞的增多,则与按摩肝脏有关。
三、关于调身
调身的内容可概括为动、静、松、紧四个字,调身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形正、体松两方面。
(一)调身有利于入静养神